返回首页

被古人纳凉“神器”种草的一天.....-每日观察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炎炎夏日
恨不得把空调背身上
然而在没有高科技纳凉工具的古代
人们如何对抗酷暑呢?
今天和小编一起跨越时空
重启古人的智慧大门
打开消暑新思路

冰棍、冷饮的“前世今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人就发明了冰窖
在冬天将冰块封存起来
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再享用

唐代时出现了冰淇淋的前身
“酥山”
它的最底层是冰
上方的“酥”类似于今天我们喝的奶油
定型后的“酥山”
晶莹剔透,巍峨多姿


(资料图)

到了宋朝
各式各样的冷饮店遍布街头
冰棍、绿豆水、卤梅水
......
各类冷饮应有尽有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酥》里就写道:
“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轻薄端庄的“多巴胺服饰”
为消解暑热
轻薄的纱类衣服应运而生
我国文献中就有“锦衣五重”的记载:
一位阿拉伯商人
看到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
透过衣服还能看到胸口的黑痣
靠近观察发现
衣服竟有5层之多

△《簪花仕女图》(局部)

在唐朝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
仕女们用抹胸长裙搭配透明披纱
不仅讲究颜色搭配
而且注重叠穿层次
清凉又不失端庄
得体地把“大唐盛世”穿在了身上

午睡“防晒神器”
北魏时期
人们的午睡颇有仪式感

为避免暴晒
人们会将“屏风板”架到石床榻上
不仅能遮挡阳光
正、背面上的精美漆画
讲述着动人的传奇故事
让人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完成一场精致午睡

冰凉要从“头”开始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宋代诗人张耒《谢黄师是惠碧瓷枕》
里的这句话贴切地记述一件消暑寝具
“瓷枕”

中医养生讲究“头凉脚温”
“瓷枕”质地坚硬清爽
能使人脑后生凉,安然入睡

“瓷枕”造型多样
其中舒适方便又具辟邪寓意的虎枕
颇受欢迎

西汉也来夏夜烧烤
由青铜制成的“四神染炉”
是古人夏夜烧烤的“快乐神器”
“四神”指的是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染炉”则是用来放烧烤酱料的工具

不同于现代烧烤酱料
古人爱吃“热酱”
要先在炉子里放好木炭点燃
再把不同酱料混在盘子里加热
形成热乎乎的“染酱”

又是被古人智商碾压的一天
心静自然凉~

标签: